的确,进入2020年以后,楼市的气氛有点微妙,特别是疫情影响,身边认识的好多年轻人,之前在贵阳打工打拼的,如今都回了老家,有的是因为没租到房,有的是因为工作没了,反正感觉进入到2020年的下半年,贵阳上班的人明显比去往年少一些了,感觉就连花果园都没以前那么拥堵了。
2020年以前,在贵阳定居的刚需,好多都是已经买了房的了,毕竟疫情期间都要严格管控, 好多人都是自己宅在自己家里,如果不是自己的房子,谁能宅那么久呢?好多人是过完年就直接没有再回贵阳来,留在省内各市州的老家了。
如果说,2020年以后,还有人买贵阳的房子的,一般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
①贵阳本地的购买力,主要目的是大户型或者改善需求;
②小部分的投资需求,出于保值、增值的考虑,这部分主要还是瞄准核心地段的小户型(地铁站沿线的二手房也有一定的潜力),毕竟在不确定性增多的年代,小户型的低总价、低风险更受青睐;
③未来几年内打算要在贵阳定居、工作的大学生,凑够家里的几个钱包,瞄准的刚需小三房、或者二居室的“全款买房”。
为什么没有所谓的“外地炒房团”?因为贵阳这边房价基数不高,炒房是有资金使用成本的,投资回报比可能有些炒房客根本不屑来炒,而且贵阳的人口总量在西南各省会城市而言,并不算大,而且租赁市场租金也不高,靠租金回本也比较困难。
总体上说,上面这积累需求,第一种改善型,和第二类投资型,都属于可买可不买的范畴,而且好多还是在观望,等下半年或者到明年初,市场局势明朗一点再下手的打算也不少,毕竟今年好多楼盘价位都出现了松动,谁也不想抄底抄到半山腰,所以,这两类需求,其实谈不上非得买,更多的还是在观望和权衡,客户群体以本地居民和看好贵阳楼市的投资客为主。
第三类需求,其实更多的还是刚需,有的是大学还没有毕业,家里的父母就开始为子女考虑置业的问题,有的是大学生自己开始考虑置业贵阳,但这一类客户,一般还是以“全款购房”比较常见。
毕竟因为有的还没毕业的大学生,现在还没有工作,贷款和银行流水之类的并不方便提供,所以,好多父母还是愿意为子女全款买下一套刚需的,特别是位于省内各市州、县份的经济宽裕的家庭,毕竟,上一代没有到贵阳,那么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到省会发展也是可能的,毕竟,人往高处走,看看这几年贵阳的人口净流入规模,就知道,这样的人也不少。
总体上说,其实现在贵阳的购买力,如果说承受单价1万以上,改善型需求可能还勉强能够接受,但是投资和刚需大学生,可能还是偏高一些,所以如果要核心地段不降价位的话,只能牺牲面积来换低总价,所以现在大面积120~140左右的1w单价以上的,卖得并不如理想中那么好,反而一些刚需打折的90平或者以下小面积的小户型,还是更吃香一些,对于投资需求而言,风险小,对于刚需家庭而言,负担小。
的确,进入2020年以后,楼市的气氛有点微妙,特别是疫情影响,身边认识的好多年轻人,之前在贵阳打工打拼的,如今都回了老家,有的是因为没租到房,有的是因为工作没了,反正感觉进入到2020年的下半年,贵阳上班的人明显比去往年少一些了,感觉就连花果园都没以前那么拥堵了。
2020年以前,在贵阳定居的刚需,好多都是已经买了房的了,毕竟疫情期间都要严格管控, 好多人都是自己宅在自己家里,如果不是自己的房子,谁能宅那么久呢?好多人是过完年就直接没有再回贵阳来,留在省内各市州的老家了。
如果说,2020年以后,还有人买贵阳的房子的,一般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
①贵阳本地的购买力,主要目的是大户型或者改善需求;
②小部分的投资需求,出于保值、增值的考虑,这部分主要还是瞄准核心地段的小户型(地铁站沿线的二手房也有一定的潜力),毕竟在不确定性增多的年代,小户型的低总价、低风险更受青睐;
③未来几年内打算要在贵阳定居、工作的大学生,凑够家里的几个钱包,瞄准的刚需小三房、或者二居室的“全款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