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八月份,虽然还处在三伏天,但八月八号就已经立秋了。
暑热未除,又添秋燥,这样的时节,人的身体是比较容易闹毛病的。
夏秋交替之际,要做好充分的防病准备,好好养护健康,这样秋冬才能安乐少生病。
那么,我们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吃三食
一吃:茄子
茄子性凉,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清热凉血、宽肠利气的作用。
有句俗话叫“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说的就是立秋吃茄子的典故,“秋茄”口感细嫩,具有独特的清香,比普通的茄子味道更佳。
二吃:南瓜
南瓜是秋天的应季食物,南瓜性温,食用后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作用。
进入八月后,天气会变得十分的干燥,皮肤水分会快速蒸发,身上很容易出现燥热的情况,南瓜具有润燥的作用,水分也多,可以改善秋日干燥带来的不适感,而且秋燥,吃些南瓜可以润润燥。
三吃:龙眼
龙眼,又叫福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秋季吃福圆的习惯。
进入八月后,吃些龙眼进补是非常有益的,可以缓解大脑的疲劳,起到提高精神状态的作用,有效的缓解秋乏的症状。
忌三事
一忌:洗澡过频
初秋时节湿热并重,人们常常容易出汗,保持皮肤卫生对于保护皮肤尤其重要。
但老人不宜在这个季节洗澡太频繁,否则容易因为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
洗澡不要用碱性肥皂。人体表面皮肤与肺部内外相应,秋燥如果损伤了人体皮毛,也会影响到肺的功能。
二忌:过度贪凉
八月初,还在伏天,即便立秋后,天气依然燥热,这时不要图一时之快,过度贪凉。
进入秋天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整脾胃;
建议应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对脾胃虚寒者来说,尤其是禁忌。
三忌:胡乱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进补并非“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更不要虚实不分就胡乱补。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则不宜用补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防三病
一防:秋燥上火
“秋老虎”不输三伏天,进入八月后,雨水也不似夏季那么丰沛,此时最易上火。
想要防好秋燥,清除火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补水,尤其是清热去火的茶水最为适宜。
将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混合成谷谷丁菊花茶饮用,可清火润燥,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等症。
谷谷丁是有名的“下火草”,适合降秋燥、去秋火的,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去火消炎作用。
菊花能够疏风,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桂花有润燥作用,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等有一定疗效。
二防:肺病缠绵
进入八月,要把养肺提上日程,因为秋季气候日渐干燥,对于肺易造成伤害,出现肺病缠绵不好的现象。
此时,想要防肺病,养护好肺健康,要多吃滋润肺脏的食物:
山药是润肺的最佳食品之一,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吃。最好的吃法是做山药粥,或者是直接清炒山药就可以了,不适合与其他的食物相配。
梨水是用来清肺的,润肺的。所以,梨对于肺来讲是好东西,因为水多,又好消化。最好的吃法是,做成梨汤,或者是梨水,加入冰糖,吃梨肉喝汤,就好。
三防:心脑血管
一到换季的时候,就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时段,进入八月后,要特别注意心脑血管病的防护。
尤其中老年人,要保持情绪稳定,更要保持血压稳定,与此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些α-亚麻酸,可以起到预防心梗、脑梗等疾病的作用。
α-亚麻酸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脂类以及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等溶解,并代谢到体外,防止过多的脂类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达到清血,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紫苏仁油、有机亚麻籽油等植物油是α-亚麻酸的主要食物来源,可每天食用5-10ml,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食用,还可增加脑部营养,对预防老年痴呆也有益。
守三时
一:作息守时
八月属于初秋,应该延续夏季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的后果,按照晚睡顺应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进行睡眠养生。
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湿,避寒凉,顺应自然变化,早睡资阳阴气,早起顺应阳气。
民间常说“春困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体睡眠需求,加之天气凉爽,适宜安睡,秋季睡眠养生能够帮助人们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发生。
二:三餐守时
坚持一日三餐,进餐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
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时间为4-5小时,因此,一日三餐中的两餐间隔以4小时~6小时为宜。
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早餐所用时间以15-20分钟,午、晚餐以30分钟左右为宜。
三:运动守时
夏季很容易遗留一个问题,就是湿热的问题。一种排湿解热活动膀胱经的高效动作是“摇篮式”瑜伽。
每天下午3点是最适宜活动膀胱经的时间。
动作要领如下: 端坐于瑜伽垫中间,弯曲双腿呈倒V字型,双手再膝盖前抱住双腿,收小腹,低头收下巴,让背部在地面像摇篮一样来回滚动,从而按摩到膀胱经。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立秋后的饮食养生: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立秋后,绿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暂且“歇歇”,脾胃虚寒的人勿吃冰镇西瓜,待在空调房时肩颈、肘膝关节处也该“捂”起来[。 绿豆和百合都是性寒食物,酷暑时喝绿豆百合汤尚可,但过了立秋,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两者结合就“太凉”了,不妨将绿豆与薏米组合,切莫过于贪“凉”。进入农历七月半处暑节气时,天气依然炎热,但此时起居上要有 “保暖”的意识,虽然不用过早添衣,但像肩颈、肘膝关节处需要盖捂一下,在空调房里尤其马虎不得。一些市民喜欢从冰箱里直接取出冰镇西瓜、冰饮食用,陈英群主任提醒,这个时候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妇女应格外注意,不能贪凉,以免引发肠胃不适。 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老人、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吃坏肚子。陈英群主任介绍,秋季“天人相应”继之会出现“秋燥”征象,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痒、大便秘结等。此季宜多食新鲜果蔬,香蕉、梨、胡萝卜、莲藕、荸荠等均可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防病的能力。 古时也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陈英群表示,早上喝些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在立秋后尤其适合,是当季美容养颜、润肠排便的简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