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纬度位于亚热带,又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山脉纵横,所以气候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小气候复杂多样,具有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日差较大,干雨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显,垂直气候差异明显;从季节来看,早春气温回升快,春季干热风大,春暖旱重蒸发旺盛,夏无酷热,雨量集中,多夜雨,秋凉雨少,冬无严寒。这些特点,有的在河谷区出现。有的则在半山暖润地区表现较为突出攀西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南亚热带西段中的一个孤岛,它的范围:北至西昌,南达云南省元谋县的黑井,东至凉山州金阳,西至永胜县的松坪,在此范围内的金沙江及其支流谷地的热量,已达到准热带标准,但野生热带植物很少,仅有余甘子、小桐子、木棉、番石榴等,一些要求热量条件高、热带性充分的植物如咖啡、油棕、菠萝等在此不易生存,一个主要原因是雨水不足,这是地形上的封闭所造成的,也是有历史根源的。攀西正位于康滇地轴——北起四川康定,南达云南河口,全长达2000公里,它是一块古老的陆地,经过强烈变质、变位,由寒武纪以前的地层组成,白垩纪以后,本区褶皱成山,形成了现在地形皱型,第三纪末期,地壳间歇性和差异性升降运动显著,发生了局部翘起和陷落,形成了不少串珠状的山间小盆地,并接受了零星的湖相或河湖相堆积物,这种堆积物在攀枝花市仁和大田、安宁乡等地广为出露,充分证明了目前这种干热气候上溯最早不会超过第三纪。第四纪升降运动仍在强烈进行,金沙江深切曲流不断发展,这才有利于干热气候的形成与发展,干热程度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又略有增加,特别是近百年来,对河谷两岸及其附近山地的森林大量砍伐,火烧山,刀耕火种使半山地带与河谷下垫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准热带的雨林,变成了准热带稀树草坡,一些地区出现了裸地的荒漠,反过来影响到自然降水和空气湿度减少,加剧干热。 第四纪内部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已经不是海陆分布和大气成分的变化了,海陆变化不但规模较小,而且主要起着一种调节器的作用,是气候系统振动的一个侧面。正是这个原因,第四纪中海陆分布就不再是引起趋向性变化的主要因子,可以理解为第四纪气候变化是在基本上固定不变的地理条件下所发生的振动。米柯维奇的这一理论是当前解释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唯一得到广泛承认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