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可能还不是世界上的科技强国,但我们正在追赶,正在提升。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要成为现代化强国。科技创新有“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科技部门来讲,要做的事情,就是更多地、紧紧地依靠广大科技人员,更好地去倾听和服务我们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一切愿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人,他们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支撑对象。政府的工作是要更好地把法律、政策、环境以及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能够真正解决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间、创新活动中间的所需。而且要创造环境,要有组建一批队伍,他们的活动结果是由他们来决定,我们更多的是提供支撑、提供环境、提供保障,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科技体制改革这一块,主要要围绕人来开展。整个科研活动、创新活动,人是主体,是一群有知识、有技能、有科学精神、有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愿意终生追求科学和创新的这样一批人的活动,这是重点。所以围绕人来展开改革,让这批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
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个目标可以实现,毕竟现代中国在制造方面发展强大,无论是品质还是原创度,中国都做得十分的完美。相信在未来,中国制造总会出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其中对科技做出贡献的是那些高科技从业人员,但更基础的是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工匠。科技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所涉及的范围广,与各行业,各工种联系大,所以每一个在付出的人都是科技进步的支撑者。科技强国的目标需要每一个人的贡献。
”中国的科技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既要回顾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遵循也要将视野观察到世界正处于何种格局之中才有可能获得距离实际状态更接近的评价而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才具有评价的作用的事!
无可争议的事情是”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都是从西方引进,在中国依据中国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许多精益性改良而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特性的与世界的科技既有相互关联又有自主发展能力的状态中。换句话说:既有能力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也可以止步不前地停滞等待别人领跑自己跟随的状态!应该是可以做到:事出必须要有有据可循的评价。
也就是说在使用科学研究这类方法上中国的追赶性发展已经到了追赶的空间不大了的阶段了!就面临着如何抉择的问题,是继续保持追赶者的姿态行事呢?还是另辟捷径完成从追赶到超越的升华?不管是继续保持追赶者的姿态不变和变成超越者都面临一个事实存在就是世界的科技发展特别是科学研究领域遭遇到方法本身的缺陷的制约有好几十年没有像样的突破了,只是在过去的成就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的方式存在着。要想超越等待”弯道超车”是不现实的,那只是一种神说:听起来好听,作为起来就不知道弯道在哪儿?更不知道假如不出现弯道还如何办了!只能是坐在那里做无谓的等待而谁会同样做无谓的等待呢?故是没有现实作为的可能性的理论不该被圈住不去主动寻找突破的方法与可行的路径才会有升华的出路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没有”科学研究”的方法却有”捣鼓”法存在!中华民族的原创发明都是有人捣鼓出来的原来没有的新东西的!捣鼓法就是不要被前人的与现在的存在圈囿住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基础上另辟捷径的作为行为就称之为”捣鼓”!爱捣鼓才能有创新与创造出新东西的可能!连捣鼓都不敢何来创新与创造?开放思想才是真正的具有促进性的求真务实的捣鼓那回事不被消灭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