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提及的几个技术的结合,基本已经把领域缩小到一个非常垂直的领域了。
检测例如现在非常时期,小区、地铁、商场门口,都会设立管理员对进门的人进行测温确保大家安全,但这个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这套系统的投放,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疫情期间的成本和人员工作负荷。同时可以更好地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同时可以将进出状态、体温对应到人(假设人们会面对摄像头摘下一下口罩,确保可人脸识别)。
但是在非疫情时期,热成像技术就会变得比较鸡肋,用也不是、不用就浪费。比如锻炼身体后,体温会升高,普通感冒发烧,体温也会升高,这两种情况均不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最多只能记录,以至于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只有人脸识别系统处于可用状态。如果投放在医院则另当别论,热成像可以持续起到一定作用。
5G在这个场景下,主要应用在大型活动(比如体育场演唱会),确保设备的在线状态。对于高速和低时延特性,意义相对有限,毕竟例如200毫秒的延迟对人相对无感,与其缩短这个延时,不如缩短人脸识别这个过程的速度来的实在。
巡逻在疫情时期,一架5G无人机对行人进行体温检测,同时对不戴口罩的人进行人脸识别,也对度过疫情起到很好的帮助。
疫情度过以后,红外测温的实用性,依旧还是会是一个问题。
综上,这三种技术的结合,更多会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在正常环境下,很多功能会变得比较鸡肋。不过如果这些外围器件可以做到可插拔,那么会很好地解决相关的产品和商业问题。
谢谢您的问题。红外热成像测温+5G+人脸识别,是一个非常窄的场景应用,这种场景不具备普遍性与持久性。
红外热成像:用于规模性人体测温。首先,利用AI技术AI快速定位额头,因为大家都是戴口罩的。接下来,利用热成像摄像机对人群额头进行精确测温,识别高温人员。这个过程并不涉及人员身份识别。有了AI技术支持,红外热成像每分钟可以300人次测温,识别误差0.3℃以内,避免了手动测温人与人接触的风险。这种场景是规模测温、人群聚集、防止传染。
人脸识别:戴口罩也能识别身份。此时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对口罩未遮挡部位的人脸进行识别,人群无需摘下口罩,只要露出露出50%鼻梁,人员识别率、通过率就能达到85%,而且不戴口罩还不行。这在公司比较实用,如果放在海量人员的车站、地铁,就只能统计每天通过的人数、疑似发热人数等概数,难以精确到个人,此时的人脸识别是打引号的。
5G技术:快速传输的保证。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将红外热成像测温数据快速至指挥中心,供决策使用。以上三项技术集成,是疫情防治所需。在非疫情时期,就会变得鸡肋,尤其是热成像技术,运动完了体温升高,测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