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日报5月5日讯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凉”和“人才强州”战略,着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支撑了全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8%。
1、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十一五”期间,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修订了《凉山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逐步建立起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长效保障机制,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2、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科技项目实施绩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州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43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65项。共投入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州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计划项目资金3100多万元,国家和省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攻克了一大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共取得科技成果432项,其中国内领先水平成果119项。共有181项科技成果获州级以上奖励。累计申请专利364件,获授权专利214件。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高新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批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重钢太和铁矿、好医生攀西药业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全州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 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2%,2009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3.7亿元。钒钛稀土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等领域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传统产业改造取得重要进展。
4、农村科技进步稳步推进,新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我州立足畜牧、蚕桑、特色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先后实施了国家农转资金和星火科技培训、省科技富民强县等项目。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出台了《凉山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会理县潭溪河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德昌县河东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两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凉山现代蚕业”、“凉山现代畜牧业”两个州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09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到157.4亿元,比2005年增加55.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60元。
5、科技合作交流纵深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喜人。积极参与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先后实施了中日技术合作“四川省示范林营造”项目和“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与罗马尼亚农林科学院合作,实施了会理县欧洲油葵引种示范及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引进油葵新品种6个,填补了我国南方红壤偏酸缺磷地区无油葵种植的空白。配合科技部高新司与英国、加拿大等国合作实施了“麻风树绿色能源减贫项目”及中意可再生能源万吨生物柴油项目的前期考察工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建立了“凉山科技网”及各县市分网站,初步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全州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18个、技术推广培训服务机构38个。
6、科普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全民科技素质不断提升。全州现有科普专职人员1856人,兼职人员7984人,改善或新建各类科普场馆131个,改善或新建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93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868个。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等重大科普活动433次,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普知识大赛8次,开展各类科普讲座3930次。西昌市、德昌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科普示范县”,宁南县、会东县成功创建为“省科普示范县”,3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7、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支撑引领发展作用凸显。“十一五”期间,设立了首期规模为100万元的“州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暨专利实施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实施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多数县市相继设立了此项资金,其中,会理县每年20万元,西昌市每年达50万元。“州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暨专利实施专项资金”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25项成果进行了重点推广和示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60%。
8、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技服务民生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万人,技能型人才达到5.2万人,高层次人才(本科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达22820人,其中高层次专家达到579人,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得以扭转,瓶颈制约得到较大缓解。积极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工作。疾病防治、交通安全、旅游开发、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方面的科研和成果推广取得新进展,科技服务民生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