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彝族:凉山州的彝族较多,约占全州人口总数的42%,遍布全州各地,尤其集中居住于东部大小凉山地区。
据可靠史籍记载,早在距今两千年前,彝族人民就在大小凉山地区生息繁衍。
明末和清初时期,黔西、滇东北的彝族向凉山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凉山彝族有着古朴悠久的民族文化,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长诗有《勒俄特依》、《玛木特依》和《阿姆尼惹》。
一般信仰原始宗教,巫师称为“摩尼”,祭司称呼为“毕摩”,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崇拜“鹰”的民族,崇拜“山”的民族。
最盛大的节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2. 汉族:约占全州总人口的54%,遍布全州各地,以安宁河流域和东部大小凉山边缘地带为多。
凉山的汉族多数是从内地迁徙去的。
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证明,从秦汉时期设置郡县时起,汉族就迁来凉山,此后两千多年陆续不断,其形式主要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屯垦戍边。
3.藏族:主要聚居于木里藏族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盐源、冕宁、越西、甘洛等县,通用藏语文,信奉喇嘛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牧业。
4.回族:主要分布在西昌、会理、冕宁、德昌、盐源等县,信奉伊斯兰教。
5.傈僳族:凉山傈僳族在德昌、盐边、米易三县呈小聚居分布。
傈僳语属汉藏语系彝语支,姓氏与图腾相关,相信万物有灵。
民居称“木笼子”,即木结构建筑。
妇女喜穿短上衣,着筒裙,能歌善舞,有传统的火把节、牛王会等。
6.纳西族:纳西族在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亦属纳西族),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据称是元朝蒙古族人与当地纳西族人的后裔),居汉源、冕宁、木里、盐源一带。
“纳西”支系是明代从云南迁入并定居于今攀枝花市郊、巴塘南部以及盐源大咀 、木里俄亚的。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曾有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还有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即“格巴文”。
泸沽湖畔的纳西族保留着对偶婚阿注婚姻和母系大家庭制度。
主要节日有转山节、牛马年等。
信仰原始的“东巴教”,也有部分信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道教。
古老的文化典籍《东巴经》和史诗《创世经》享有盛名。
7. 蒙古族:分布在凉山州的蒙古族最早在元代来川,因与当地一些民族杂居,习俗多有交融。
原编入八旗的蒙古族有骑射等独特习俗。
现建有4个蒙古族乡。
城镇蒙古族现通用汉语文,习俗与当地主要民族基本一致。
8.苗族:以木里县最为集中,讲苗语、汉语或壮语,主要从事农业。
9.布依族:大多沿金沙江、雅砻江而居,以农业为主,部分人从事制糖和淘金。
10.傣族:居住在会理县境内,来自云南。
11.壮族:居住在木里、会东、金阳等县。
12.白族:主要居住在会理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