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
大约在2000多年前,彝族先民已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据彝文典籍记载,彝族的祖先仲牟由有6个儿子,这6个儿子就是彝族尊称的六祖。六祖为武、乍、布、默、糯、恒六个支系的祖先。
根据贵州彝族水西土司安氏世传的父子连名谱系,自仲牟由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水西土司安坤,历传85代,由此上溯,仲牟由约为战国初期人。六祖分支标志着彝族先民由氏族、部落走向部落联盟阶段。
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居住在云南滇池周围的彝族先民已开始进入阶级社会。汉初,在滇池地区(原滇国领域)设益州郡,彝族先民为滇王所统治。公元8世纪,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地方政权,史称六诏(六王)。其中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在783年统一六诏,建立了以彝族为主体,包括白、纳西等族在内的南诏奴隶制政权,并由唐朝册封为云南王。同一时期,在贵州彝族地区也出现了罗甸等政权,总称为罗氏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