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她并不是单一层次 的,而是多方位、多层次的。除了在戏曲、电影、体育、绘画、 饮食等各方面都有建树外,近代文化在上海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标 志就是上海新闻业的诞生。上海被迫开埠大约不到七年时间,英国人首先在上海创办了 第一份外文周刊,称《北华捷报》,以后,《字林西报》、《上海 差报》、《德文新报》和《中法汇报》、《上海新报》等相继出 版,这些报刊的出现,当时读者一般为西方侨民,上海市民很少 问津。
上海人拥有自己的报纸是在1907年以后的事情。那时,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了《申江日报》(简称《申 报》),当他发了大财回国后,将《申报》卖给了上海人,从此, 上海有了自己的报纸。由于《申报》讲究声誉,发表的内容又 均为进步文章,反映当时真实情况,加上社会名人如鲁迅、茅 盾、蔡元培和宋庆龄等,经常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因而深 受广大上海市民的欢迎,销售量也逐年增加,并且发往全国各 地。
与此同时,上海的出版业也在飞速发展,当时最为有名的是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三家。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 在20世纪20年代初,各种简洁易懂和消闲娱情的通俗文学勃然 而兴,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对待这些精神食粮好比“清早购买大饼油条一样争先恐后”,可见其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