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西土生土长的壮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桂南一个壮、汉夹居的百万人口大县,县里壮族与汉族人口各占一半,各民族之间非常团结,相互通婚。我们村有3000人口,全部是壮族,附近几个几千人口的大村也都是壮族,都是从小讲壮话,但我们也会讲本地平话、白话(就是粤语)和普通话。小时候我们都是四语教学,所以与汉族朋友没有语言与文化上的交流障碍,在村里我们讲壮话,到镇上就讲平话(本地汉语方言),到县城就讲白话(粤语),到首府南宁就讲普通话。各民族之间风俗相互影响,但我们在婚恋仪式上还是保留有一些民族特色的。比如结婚,我们壮族就比较讲究一些传统。两个新人情投意合准备结婚了,首先由男方找算命先生算好吉日良辰,哪一天送彩礼、哪一天举行结婚仪式都由算命先生说了算,而且结婚仪式上,新娘领进门的那一刻必须要由法力深厚的道公做主持,以保证婚礼的顺利进行,保佑新人新婚生活幸福美满、多子多福。送彩礼壮话叫“过小礼”,要提前几天送,现在彩礼一般是两万元,如果要女方送嫁妆的话礼金就要适当增加。婚礼举行的前一天上午男方要送一百斤猪肉到女方家,这叫送“礼肉”,一并送去的还有烟、酒、糖果若干。结婚当天,新郎来接新娘的时候一般还要送两万元给女方父母,作为女方举办婚礼费用的补偿。婚礼当天晚上新娘和伴娘们是要住在男方家的,婚礼后第二天早上新娘就要随伴娘们一起回娘家了,新郎当天下午就要带一个小姑娘一起去女方家把新娘再接回来,这叫“回门”,这时候岳父岳母大人自然是一番热情接待。最有意思的是结婚的当天晚上,女方一般会请几个当地民间女歌手去男方家对唱山歌,男方家自然也得组织当地有名的男歌手对阵,毕竟男方作为主场,如唱输了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如果歌逢对手,意犹未尽,往往第二天中午还要接着唱,无论主、客大家都喜闻乐见,毕竟婚礼是越热闹越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良的民族传统需要继承和发扬,多元文化对社会发展有利,对民族团结、和谐共处有利。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至今一直保存有独特的传统习俗,也有一些很特别,并且好玩的婚俗习惯。
羌族的“逗新郎”习俗
羌族民间有的地方,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并且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马铃薯筷子坠,需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苗族的“鸳鸯糯米饭”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时,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白族的“面糕”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就需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