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甘洛县最高海拔4288米。
甘洛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经120°28′—103°01′。北纬28°38′—29°18′之间。县境东北隔大渡河与汉源县相望,东临峨边县、金口河工农区;南连美姑、越西两县;西与石棉、越西两县接壤。
甘洛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全为山地,岭高谷深,河谷地带间有台地斜坝与河边小坝,西部有较大的高山间狭长斜坝。
县境东部连绵数十里的特克哄哄山,由8座4000多米和60多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中部最高峰—马鞍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4288米;南部高山重叠与凉山中部大山相接,额颇阿莫山高3905米;西部横亘着3922米的碧鸡山以及大药山、小药山、轿顶山等山。
扩展资料
甘洛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111年)县境东北部曾设灵官道(亦名灵道县)西北置阑县。西晋泰始九年(273年)灵官古道更名护龙县。刘宋时期为新兴县。北周废阑县、新兴县,将县治迁至今越西境内置邛部县。隋唐因之,至唐末县境为南诏北域,历北南两宋。
元中统六年(1256年)邛部县设邛部川安抚招讨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为邛部州。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邛部州为越西卫,弘治中在海棠建镇西守御后千户所,辖地包括今甘洛疆域,并节制“带密土千户”与“带田坝密土千户”。两千户土司管理境内“夷务”,隶属越西卫。
清改卫为厅,将镇西守御后千户所改卫都司府,承旧制。民国2年(1913年),越西废厅置县,在今甘洛地方设海棠区,辖海棠,启明两乡。实施共和后,甘洛的两土司虽未册封,其后裔仍在原辖地行使彝区“夷务”管理职权。
1956年12月建县时名为呷洛县,因“呷”字读音与原地名误差太大,1959年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甘洛县。
参考资料来源:甘洛县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甘洛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