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确立雏形,史书记载,我国从周代开始就形成了完整的婚礼礼仪,《周礼》中将结婚时间定为天地交合的黄昏时分,“昏礼”所用的“昏服”崇尚端正庄重,颇具神圣意味。
朝代更迭,婚礼形式与礼仪既有传承也有变化。
在婚俗文化发展过程中,婚服色彩与款式的变迁也代表着华夏历史与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婚服既是婚礼的“外形加持”,其背后蕴含的更是厚重的中华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
彝族人披的袍子叫什么?
叫查尔瓦。
彝族不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羊毛织的披毡,有黑、白两色,以黑色为佳。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
彝族人的斗篷俗称毡衫。是一种用羊毛赶制的既保暖又防水的随身用品。
由于彝族同胞大多是居住在海拔比较高的冷凉山区。这些地方夏天多雨,冬季寒冷。加之他们多以放牧为生。所以说,羊毛赶制的斗蓬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了他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自称为尼(ꆀ),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