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十月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使用年代在秦末汉初,源于夏代以前的西羌文明,它将一年分成十个月,每月分为36天整,不分大月小月,过完十个月后的五到六天,称为“过年日”。“过年日”放在岁尾,过完这几天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通常的“过年日”是五天,每到第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六天,用这样的历法,每月的天数稳定为36天,通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四年平均,每年的天数是365.25天,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学,实用了,这就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来历。
彝历又称十月太阳历,是彝族祖先创制的一种特殊的历法,通用于云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地区。这种历法也是在物候历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如彝谚云:“听见布谷叫,应该种地了;听见蝉儿鸣,该锄二道草;听见金铃叫,开镰收割好;听见乌鸦叫,天寒地冻了。”又如《西南彝志》载:“树木开花时,就叫春三月;树木花谢时,就叫夏三月;树果成熟时,就叫秋三月;树叶枯降时,就叫冬三月。”这都是以物候定季节的简单方法。
后来,人们将眼光投向天空,开始观象授时。云南宁蒗彝族通过观测太阳运行的方位定季节: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北点时为夏至,称为大年;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南点时为冬至,称为小年。滇南峨山彝族通过观测北斗星的方位定季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为大暑,此时可过“火把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下指为大寒,称星回节,此时可过十月年。都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彝族太阳历只用十二属相(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轮回纪日,一个属相周为十二日,轮回三次为一个月,轮回三十次为一年。即每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余下五或六日周天数置于岁末,不称月,而作为过年日,正好供大家“欢天喜地过新年”。
彝历十个月划分为五季,每季以土、铜、水、木、火五行要素为名称,再配以公、母区分各月,即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松,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每季两月,单月为公,双月为母。五季分别代表太阳运行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由此可见,彝历蕴含着阴阳五行的思想。
据现代学者研究:彝历中纪日的十二属相(生肖)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因而彝历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彝历与汉族先民的早期方法,如《夏历》,同源同系统,是不同支系的羌戎所使用的历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存在谁出自谁的问题。而且彝历中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七十二天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大,道家、儒家、阴阳家的神秘数字“三十六”、“七十二”实源于彝历。如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渊源于彝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说成立,恰好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