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心灵鸡汤的来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有一位名叫杰克·坎菲尔德的中学老师,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煮面条过日子。在他45岁生日的时候,忽然心血来潮,用一张大纸,画了一张一万美元的大钞票,贴在墙上天天看,希望有一天可以变成有钱人。
怎么变成有钱人呢?仅仅靠空想是不够的,他于是决定写书,当个励志书专家。他写了100个小故事,都是激励人努力奋斗,有所作为的。想到奶奶曾经天天熬鸡汤给他治病,他把自己的书起名为《心灵鸡汤》。
书写好了,还得找出版社出版。他找了一百多家出版社,全部被拒绝。最后终于有一家快要破产倒闭的出版社,答应了他的请求。书出版后,没想到居然大卖,第一年就销售了八百多万册。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励志书作者,写了八十本心灵鸡汤,至今卖出八千五百万册,并且由此登上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大家觉得是不是有点滑稽?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通过去教其他人努力,教其他人成功,然后自己“成功”了。现在国内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培训,也基本沿袭了这个模式。
心灵鸡汤有用吗?如果它有用,就好比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教会了你骑自行车;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教会了你游泳。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不合逻辑。
心灵鸡汤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它有价值,那也相当于鸦片的价值,它就是一种精神鸦片,可以让人暂时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获得一种虚幻的动力。看心灵鸡汤的书,往往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觉得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觉得只要努力,命运随我掌控。但可惜的是,看完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而不会有任何真正的改变。
年轻人偶尔看点心灵鸡汤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还在看心灵鸡汤,你大致可以认定,这个人这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
就个人观点而言,心灵鸡汤一定程度上还是被社会所需要的,毕竟就心灵鸡汤的本质而言它是主张传播正能量的,激励人奋进的,虽然很大程度上是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书中的未来,有点不切实际,但是,也许这些激励会在有志者的努力奋进下变成动力,心灵鸡汤,是一种慰藉,亦是一种引领当然有利有弊,有人可能沉迷于幻想中的美好未来无法自拔,以致他过于理想化,但是它所存在的价值亦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