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90后女教师陈莹丽不幸罹患肝癌,生命最后时刻仍坚守讲台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得知罹患绝症,陈莹丽选择回到她熟悉的讲台,患病后期因体力不支还请求其父亲接送去学校,坚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她说:“只有在学校,和学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
先锋模范精神模范人物?
提起劳动者,人们自然会想到劳模。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到“知识型、创新型、智慧型”,几十年来劳模的结构在变、形象在变、工作方式在变,但不变的是他们执着于事业、不断超越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六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记忆从黑白换到彩色,而劳模胸前的大红花始终鲜艳。
时代变迁,不变的是“老黄牛”精神
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到“雷锋传人”郭明义,对于许多人来说,劳模似乎就像“老黄牛”那样,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吕国泉说,劳模评选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那时的劳模,定格在人们心中的多是艰苦奋斗、大干苦干的形象。
“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了,但并不意味着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就过时了。在我们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是靠这样的精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他说。提起被人称为“郭傻子”的郭明义,职工高微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做好事。他不傻,更不是为了什么目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好人,社会越是发展越是离不开啊。”
今天,这种“老黄牛”精神仍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