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凉山
说实在,看岩井俊二的《情书》时我真的很感动,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
是的,我很喜欢这个爱情故事,甚至忍不住想要好好地把它珍藏在心里,像怀揣着珍宝。在一个深秋的午后,天是阴暗灰沉,风凉飕飕的,我看着电影,心情也不自觉地悲凉。 《情书》里的漫天白雪,也一片片飘进我的心里,与天寒地冻冰释前嫌。
《情书》,一封写给天国的信,却意外牵扯出两段纠缠不清的情感。博子为了怀念死去两年的前未婚夫藤井树,写了一封信永远寄不出去的信。
这种行为使我想起一类行为,比如无数封寄给贝克街221号的福尔摩斯先生的信,比如无数封寄给张国荣故居的信…… 很多时候,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却寄托着寄信人无处安放的思念。做这样的事,我们都没有奢望过会有结果。
然而意外的是,博子收到了藤井树的回信。随着信件的往来,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原来这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而对方竟是一个女生藤井树,国中时与男生藤井树同班。
博子在信中问:“藤井树遇到一个同名同姓的女生,不是有点像命中注定吗?”他的母亲曾指着毕业照中一个少女模样对博子说:“这个女孩好像是我儿子的初恋情人,是不是像你?不是说男生会照着初恋情人的相貌找女朋友吗?”
得知真相的博子哭得溃不成军,她曾经深信藤井树对她的一见钟情。 关于一见钟情,关于初恋情人,原来他只是把对一个女生的暗恋转接到和她长得很像的自己身上 。一场隐藏至深,无人知晓的暗恋在藤井树去世两年后被意外揭开。
对于这个与自己同名同姓的男生,女孩藤井树对他的看法: 他是一个很奇怪的男生,不善与人打交道,特立独行却又心意执着,一个喜欢在无人借的书上写上自己名字的怪人。
而博子对他的描述是: 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漂亮的 ……
那个在第一次见面就请博子做他的女朋友的人,那个拿着戒指盒却不说话的人,博子只能自己主动请他和她自己结婚。
“ 人若死了,很容易被别人忘记的 。”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而藤井树呢,在他离世后的两年,这个名字却不断地被提起。有时,这个名字成为两个女孩连接的纽带,通信话题的中心,共同怀念的快乐;有时,这个名字成了博子接受秋叶爱意的障碍,成为他们相处时的话题禁忌;有时,这个名字成了藤井树登山遇难时队友们共同沉默,同时回忆的人。
甚至,一种叫“寻找藤井树”的游戏流行于藤井树国中的图书馆,只因年少时他在图书馆很多本书的借书卡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时隔多年,即使已不在世,“藤井树”这个名字不断被提起,连他本人也会感到意外吧。
说藤井树在借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其实他写的是女孩藤井树的名字,这样一个不为所知的恶作剧,应该是少年藤井树怀揣的一个秘密。就像里面的一句话“没有人知道,这种事偷偷做才有意义”。
青葱岁月,那个穿着干净白衬衣的少年,那个倚在窗边认真看书的少年,阳光洒在他的身上,风吹动白色的窗帘,飘忽不定,简单美好 。
这是一个我很喜欢的镜头,相信每个女孩的青春都幻想有一个这样的少年,忧郁不说话,看不清他的心事,却有着某种吸引力。女孩藤井树想必也对男孩藤井树萌生一种情愫吧。
他年少时这段青涩单纯的情感,没有想过要“昭告天下”,让当事人知道,却在冥冥之中,也阴差阳错,千回百转地送到女孩藤井树的手上。这样一个秘密,在女孩藤井树收到借书卡时,在背后发现少年画给她的自画像时被揭开了。
一段被岁月掩埋的情感,时隔多年,竟然披荆斩棘地闯进女孩的生活。 一段没有痕迹,没有症兆的情感,突然汹涌了女孩藤井树的心情。
到最后,女孩知道了少年的心意,只是少年已经不在人世。虽然很感动,但我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悲伤在拉扯,一些遗憾,一些苦楚。可是换个角度想,假如,假如女孩藤井树永远不知道少年的情意呢?迟到总比没有好。
博子在雪地里,对着藤井树登山遇难的那座山喊:“你好吗?我很好。”一遍一遍地喊,撕心裂肺地喊,泪流满面地喊,仿佛在向藤井树作最后的告别,为秋叶展现一份完整的爱情作努力;仿佛在发泄压抑心里多年对藤井树的思念成灾、爱之入骨;仿佛把自己的回忆和执念留在了雪地里,重新拥抱新生活。三千思念与情意,揉成一句简单的问候,这就是深情至上的流露吧。
情到深处,过多语言都显得苍白多余,只关真挚的寒暄,无关盛大的宣泄 。
博子把女孩藤井树写给她的信全都寄还给她,因为这是属于女孩藤井树自己的回忆,与少年藤井树的回忆。当她收到那张带着自画像的借书卡时,仿佛是少年藤井树写给她的一封情书。
这封情书超越时间、空间甚至生死的限制,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送到女孩藤井树的手上,姗姗来迟,却潸然泪下。
生命可以终结,但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