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及战国之时,为西南夷笮人游牧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111年)正式置定笮县、大笮县,隶属越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后,大笮县并入定笮县。
晋及南北朝仍置定笮县。
北周天和五年,改定笮县为定笮镇,隶属严州。
隋代,定笮镇仍置。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昆明县,隶属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昆明县。至德元年昆明、昌明二县为吐蕃所占据。
唐观元十六年,唐收复昆明县,昌明县废治。
咸通六年后,南诏占据昆明县,改设为香城郡。
大理时期,香城郡废治,为部落如库部所据,隶属善巨郡。
元至元十四年,如库部内附,立盐井管民千户,至元十年增设金州。至元十七年改盐井管民千户为闰盐州,以俪俪部设普东州,隶属德平路。至元二十七年,立柏兴府,合并普乐、闰盐为州。改金州为金县,并隶柏兴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柏兴府改隶云南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柏兴州。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废柏兴州,改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领辖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
清初仍置盐井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盐井卫改置盐源县,并将盐源原辖阿所拉地划设盐边厅,隶属宁远府。盐源县瓜别设别安抚司。
民国元年(1912年),(仍设盐源县,并将盐中(西昌市佑君镇)划属盐源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盐源县隶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隶属宁属屯垦委员会。
1950年盐源隶属西昌专区。
1952年盐源县城由卫城迁治盐井。
1964年改为盐源彝族自治县。
1978年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州,复名盐源县。
在盐源,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即“摩梭(即纳日人)牧羊女”发现盐井的传说,认为盐源县城白盐井的盐水是古时当地摩梭人的一位牧羊女发现的。据说这位牧羊女在放牧羊群时,看到羊群经常争饮盐井流出的带有咸味的水,才知道羊喜欢喝盐水,而这种盐味也是人的饮食所必需的。于是,她就把这个盐井的地点告诉了汉人,从此汉人就来开采这座盐井制盐了。当地摩梭人责怪牧羊女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汉人,引诱汉人来到盐井地区,将会排挤当地摩梭人,因此便杀死了这个摩梭牧羊女。后来,创办盐井的汉人为这个摩梭牧羊女建庙塑像供奉,纪念她发现盐井的功劳。所以盐源县的中心就叫“盐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