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第三节,在学校录播室听了王秋娥老师讲授的郑振铎的《猫》,感到她对本节课的设计处理有不少亮点,在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时感动人心,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情感教育效果。下面,结合个人听讲感受粗略谈一下。
首先,课前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将个人充当文中三只猫中的某一只猫,以人的口吻叙说自己的思想感受。这个设计与处理非常新颖,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将三只猫进行了横向对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掌握。
紧接着,在申明了本节将着重学习第三只猫的课堂内容时,王老师寥寥数笔勾画了一个猫的简笔画,替代了汉字猫的书写,这也是本节课的新颖之处。
在朗读时,王秋娥老师还与学生注重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腔调,如王妈,“我”的话语,还有文中解说性文字,自己不但示范读,读得投入专注,也让学生体会着读,这样让学生对深入感知文章内容以及人物思想情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让学生找语句当中的关键词,如第三只猫语句中的“常常”、“又”等词语。后面,她还将写第三只猫的文字中带有许多“不”字的文字用红色鲜明地区别开来展示在屏幕上,让大家意识到原来人们早就从印象上对第三只猫有成见也是有原因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为后面错怪猫,进而产生悲剧埋下了伏笔。还有,在讲到“我”错怪了第三只猫时,王老师启发学生,让学生讲讲当时这只猫之所以专注看鸟可能是有其它思想考虑,这对活跃学生思维起到了相当大的锻炼作用。并让让学生说出“我”此时此刻的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因为不少文学作品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进而体会作者写作用意和文章主旨。从对课文的这些设计和处理看出来,王老师在教材处理和讲授时教学手法灵活多样,教学基本功也扎实细致。
再有,在课堂教学中,王秋娥老师还能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回答,也照顾平时学习落后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紧密,学生回答也积极主动,这一点值得肯定和表扬。
如果说前面这些表优点和表现是基于课本内的内容对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内容并体会文章主旨的话,王老师还能及时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拓展延伸训练中的内容又处理得到位、贴切、非常富有教育作用。
这具体表现为让学生角色转换设想,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呢?”学生在回答时各有不同,但。都基于对第三只猫性格掌握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训练与口头表达训练。
最后,放映了一段大凉山孩子自叙家境以及他们个人愿望的视频。两相对照,课堂上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也达到了高潮,可以说,此时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随后安排的让学生给大凉山小朋友写几句话的课后作业,估计对。对大多数学生讲不会有什么困难,学生肯定会深有感触,也更有话说。所以,情感教育中不要歧视贫者弱者的思想教育也并不显得空泛和苍白无力。
如果非要给本节课找点不足的话,自己认为对作者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勇于认错的表现需要明确指出并启发学生向作者学习这种可贵的精神表现需要好好再讲一讲。
总而言之,王秋娥老师这节课备课认真,抓住了重点,设计问题精心又有导向性情感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