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通过异想天开的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创造给人们带来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1.课前调查孩子生活中有哪些使用不方便的物品或事情。
2.废旧物品若干。
4、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生活,入新课
1.刚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2.看得真仔细,小朋友眼睛亮、脑子灵,你们愿意继续接受我的考验吗?请看大屏幕,有谁看见过它们?(拉杆书包、自动铅笔)为什么现在用拉杆书包和自动铅笔的人越来越多?
3.这些物品小归小,作用可不小,帮助人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难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活中的小创造”(师板贴课题)。
4.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和它们一样,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
5.刚才同学们说到这些小创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用,的确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一个人,是谁?
二、听故事,明道理
1.比如说到电灯我们就会想到爱迪生,说到橹板你能想到谁?(橹板)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呢?仔细听故事。
2.鲁班为什么想起要发明橹板这种摇船的工具?他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板书:发现问题 动手做做。)
三、学提问,学创造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就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点击课件)
2.善于发现问题是进行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其实我们的小朋友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问题,谁来说说?
3.老师选了几个?(指名读读)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说不定,你也能当个发明家呢?你们愿意试着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4.小组间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交流)
四、手脑并用来创造
1.钟老师对废物利用特别感兴趣,我长期在低年级教小朋友学汉语拼音,在黑板上画四线格我就觉得特别费事,于是我就发明了它,瞧,(试画)这个问题是不是得到解决了。我告诉你们我还可以把它送给美术老师,让它画小河、柳条呢!你们看!
2.我的小创造怎么样?想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指名观察,说。)我这里还有很多用废品做的的小创造,你们看!
3.你们想不想动手来试试把生活中的废品变成宝贝呢!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东西。(屏显:纸盒、饮料瓶、光碟、纸筒)在小组里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小组讨论)
4.小组长发言,领材料。
5.宣布纪律。
6.现场制作。
7.展示作品,说明意图。
8.总结:多么有创意的作品呀,多么有意义的小创造!这都是小朋友开动脑筋,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呀!这让我想起了一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课件:儿歌《人有两个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9.生活处处有宝贝,小朋友让我们手脑并用,从小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尝试,相信你就是未来的发明家。
课后反思:
这课正式上课前进行了两轮试上,每次试上后我都及时进行修改、反思,从设计教案到试上到修改、再上、再改,慢慢地觉得自己离教材更近了、离学生更近了。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认识。认识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但是正如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默雷特”,读教材也是这样。教材中涉及到这样一个关键词:生活中的小创造。开始我认为“生活中的小创造”就是生活中的发明创造,于是我感觉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孩子在短短40分钟里不可能学会什么创造,我也教不出什么创造来,这样的话这节课的目标就落空了。当我再去仔细阅读教材时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小创造”是指给生活带来便利的金点子或物品都叫生活中的小创造。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又产生新的困惑:教材中提到了变废为宝的话题,它和“生活中的小创造”有什么关系,怎么能把它扯进来呢?废品利用能让生活更便利吗?在两次试上过后,我看到废旧的物品在孩子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了有用的、漂亮的手工艺品,这时我突然明白了变废为宝既是教材提供给我们进行创造的材料,同时它由废物变成宝物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呀!这其中渗透了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认识到品生是个小课堂,因为它面对的是小学生,要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小问题,比如:用秃的铅笔怎么办?雨伞滴水怎么办……;品生又是一个大课堂,它要解决的是人人关心的大问题,它涉及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应用等等。作为一名品生课堂的教师,我们唯有静心思考,用心领悟课程,才能走近它、走进它。
接着谈谈对如何组织学生活动的认识。孩子是课堂的主角,在品生课堂上尤为如此。课程的活动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要让孩子动起来。什么样的活动能让孩子有序地动?怎样组织孩子,他们能动起来、愿意跟着你来动?我的体会是了解孩子很重要!有序组织很重要!在两次试上中我发现这样的规律:孩子明确活动目标时愿意动;孩子有能力完成任务时愿意动。试上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为做什么而争论不休,有的孩子拿着剪刀无从下手,还有的孩子准备好材料不知道怎样粘贴……争论不休的是因为小组目标不明确;拿着剪刀无从下手的是因为剪纸的剪刀划不开结实的塑料;不知道怎样粘贴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现成的工具。教孩子做手工也许不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孩子不会做手工的确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去充分地了解孩子,合理地进行活动设计很有必要。孩子暴露的问题就是孩子真实的生活状态,出现问题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它。对此,在活动设计时做了这样的调整:活动前让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什么,目标明确就不吵了;课前带孩子认识一些不常见的手工工具,为孩子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适时填补孩子生活的不足,让孩子有能力完成任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课前的充分准备,在课上我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评委也说到我能立足生活,以变废为宝为突破口组织教学,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了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如果教师能够更加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将课堂充分开放,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