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环境,是决定栀子花生长好坏的关键。培养土应用微酸的沙壤红土7成,腐叶质3成混合而成。将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间为宜。
栀子花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6℃-18℃。温度过低和太阳直射都对其生长极为不利,故夏季宜将栀子花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湿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阴棚下养护。冬季放在见阳光、温度又不低于0℃的环境,让其休眠,温度过高会影响来年开花。
樟树的生活环境
樟树
樟树属樟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四五十米,又名香樟、乌樟、芳樟、樟树是营造园林、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樟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亚热带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台湾省为多。台湾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从海拔500米~1800米,形成特有的樟树带,占全岛面积的2/5;樟脑产量占世界的70%,质量名冠全球。
我国栽培樟树历史悠久,广西全州锦塘山谷有棵2000多年的古樟,高30米,胸经6.6米;各地还有“唐樟”、“宋樟”等不少珍贵的古樟。
努比亚的生活环境
努比亚小女孩
古语云:要读懂努比亚才能读得懂埃及。努比亚村,是多数中国游客初次光临顾不上的地方,而一旦你真正踏足,便会欣然关注和细细品味。在阿斯旺,可坐小渡轮横渡尼罗河到这个村庄。每座房屋的所有外墙全部涂满各种颜色,竟找不到一寸黑白!这样的色彩好绚烂!好夸张!与远处的青青农田和摇曳生姿的椰枣树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细看那些涂抹在墙壁之上的图画,你会看到一些骆驼、飞机、轮船之类的交通工具,很有意思。一打听才知,原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努比亚人去麦加朝圣之后一定要在自家墙上作画以
示“通告”,一般画上前往朝圣的交通工具。长着黑色卷发的努比亚人,自古居住在尼罗河上游地区,以农业为主,除古埃及末期王朝的100年左右时间外,努比亚一直是埃及统治下的附属国。资料显示:努比亚人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一直保存至今,但努比亚语没有文字,只能成为努比亚人之间日常交流的语言。努比亚村似乎从千年时光隧道中逶迤而来,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感,使人想对它一探究竟。当人们真正走近这些身穿长袍扎头巾的努比亚人时,人们会被一双双伸过来要拍照小费的手给瞬间迷惑了。但想想也没什么,芸芸众生皆为利往,他们不过求一两埃镑而已。
如果说努比亚村让人对色彩有了一种纯粹的感观,那么对尼罗河西岸的克鲁纳村,你会长久地回味,因为它不仅是一片光鲜的色彩,更是民间的人文艺术直达内心的感动。克鲁纳村位于卢克索,前往帝王谷的路上。你会惊诧于那一排排房子竟成了艺术家任意泼墨的画布,整墙整墙的壁画,铺天盖地般向你的视线涌来,而那些画工更显精致,色彩搭配更加艳丽,凝重的氛围烟消云散,保守的埃及人以这样的方式宣泄着他们内心的躁动。努比亚人
在古代法老陵墓及神庙中,人们会惊叹埃及绝妙的壁画及浮雕,想不到这些精湛的技艺在埃及农村,在那些普通老百姓房子的外墙上,竟如平常生活元素般存在,真让人对民间的艺术力量深深地敬畏。当地努比亚人承传几千年文化底蕴,尽情释放他们的创作能量,这里的绘画更复杂、更精美、更成熟,内容除了朝圣沿途所见所闻之外,还有不少埃及传奇故事的描绘,气势磅礴。相比较而言,阿斯旺的努比亚村的绘画就似儿童作品了。
艺术的沉淀并不能改变生活的贫困,当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互对峙时,你会发现在荒漠中高高矗立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广告牌是那样的空洞和乏味,那些头顶水桶、身穿努比亚长袍的妇女缓步走过这些现代的印记,留下的背影有着如诗的意境。
回望埃及,在五千年的历史深潭中,曾掀起多少次的高潮,高潮过后激起的圈圈涟漪中,给大多数人留下了一个神秘而沉重,古老而嶙峋,沧桑写满了金字塔躯体的埃及印象,不可更改。直到你看过这些藏在金字塔下的埃及农村,这些生活在阳光跳荡的尼罗河两岸上的埃及村庄,你才会真正读懂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