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到了年底,大部分人都在忙着参加各种婚礼。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云南来说,云南人的婚俗就多样化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礼习俗,云南人的婚俗你听说过多少呢?你参加过哪些有趣的婚礼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云南那些“奇葩”的少数民族婚俗!
婚礼越长爱意越浓
布朗族婚俗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布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方式颇有诗意,如果小伙子又帐银有爱慕之心,就会采摘鲜伦送给她,姑娘如果也有意,就会把鲜花插往头巾上。如果姑娘同时收到几个人送来的花,就会把它们统一放到花筒里,等到决定嫁给某个人时,再在这个人的面前把花戴上。

布朗族的婚礼一般都要举行三次。
第一次婚礼在男女定情之后举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举行第二次婚礼,把新娘送到新郎家。出嫁的路上新娘必须放声痛哭,以泪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新娘到了丈夫家后,再举行最为隆重的第三次婚礼。这个仪式结束之后,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男不娶女不嫁
摩梭人婚俗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种形态。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结交阿注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或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抚养。

婚礼
由于阿注婚是男子晚上到妻子家,天明即离开,亦称为走婚。阿注婚中男女婚姻纯粹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双方一旦产生爱情,即可结为阿注关系,解除阿注婚,非常简单,只要女方闭门不开或男方不去就行了,男女从此即可寻找新的情人。

婚礼
阿注同居婚: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以上两种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注关系的。
争相掐新娘的脸
白族婚俗
白族姑娘出嫁时,全村人都要争相去掐新娘子美丽姣好的脸蛋,“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幸福长,掐掐扭扭闹洞房”,直到把新娘子的脸掐红掐紫,掐得越狠表明对新人祝福越深。当然新娘要强忍痛苦陪笑脸。

婚礼
到婆家之前,新娘要戴上一副墨镜以便遮住哭肿的双眼,胸前要佩一副镜子作为避邪之物。到了洞房门口,新娘又会一反害羞的常态与新郎去抢枕头,谁先抢到以后谁就掌管家政大权。通常新郎都会让新娘抢到,女方管家他好得清闲。



看中喜欢姑娘就抢走
阿昌族、苗族婚俗
抢亲就是未婚男子将喜欢的未婚女子抢到自己家结婚成亲,这种习俗,云南有几个少数民族均有,但这只是男女双方商量好的一种婚嫁方式。

婚礼
然而,德宏州梁河县的阿昌族抢亲却有所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有了感情,但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这时,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男方按约好的日子,邀约伙伴深夜摸进女方家,拉着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声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抢走的。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这种抢亲大都顺利。
二是姑娘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而父母又硬要为姑娘选定其他女婿。在两个男子喜欢一个姑娘的情况下,其中一个男子便相约同伴把姑娘抢回家中,未抢到姑娘的另一个男子,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姑娘被抢走,而不能半路截取,这是阿昌族的规矩。
三是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立下山盟海誓,但女方中途变心,男方便组织人趁姑娘外出不备抢起就跑。

婚礼
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直到双方家长谈判妥当才双双回家。
在云南金平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当男女双方情投意合时,男方便可邀约好友在女方的必经之路堵截对方,带回家中。

婚礼
苗族习俗认为,被抢到男方家的姑娘就不能再回到娘家了。当然,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方家说亲,随后即可举行婚礼。
胖帅哥是极品
纳西族婚俗
丽江是男人的天堂,这里的纳西男人是从来不用养家的,女人养家干活,男人负责“琴棋书画烟酒茶”,只要会玩就可以了,越有知识的男人就越有地位,又因为以胖为美,所以戴眼镜的黑胖男人在这里就是极品。在这里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

婚礼
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婚礼
新郎院三箭
满族婚俗
满族婚礼正日,男方家备喜轿彩车,新郎骑马前往迎接新娘。新娘未下轿时,新郎于院内要连射三箭。弓、箭由司仪递与新郎,射毕再由其接过。新郎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仪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仪唱:“二射地妖!”向轿前射一支,司仪唱:“三射红煞!”所用之箭为无镟者,以免意外。


婚礼
辰时,由新郎家的长辈端来红糖水,让新娘子喝下,意味着以后“嘴甜”。还把鸡蛋煮熟,剥掉壳,给新娘子擦脸,意味着新娘子脸上今后不生麻子。
午夜脚踩新郎浇灭火把
花腰傣婚俗
花腰傣的婚礼一般在午夜举行,接亲途中,若途经河水,新郎必须背新娘过河。在家门口还会举行隆重而充满民族特色的婚礼仪式:一位老阿妈手持火把围看新娘绕三圈,驱逐路上带来的邪气;为新郎新娘“拴线”,祝福婚姻牢固;


婚礼
新郎用左脚踏在门槛上,新娘把右脚踩在新郎脚背上,老人拿着火把在他们脚上用水浇熄,表示赴汤蹈火不分离;夫妻同食蛋黄染的同心糯米饭团,共饮交杯酒,表示黄金白银要靠夫妻同心协力用劳动去创造。

婚礼
讨谷种方式说亲
佤族婚俗
云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如果男青年爱上了某个姑娘,便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媒人先独自一人来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详细介绍,然后告辞而去。

婚礼
第二天,媒人带着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过水酒后,媒人便以试探的口气对姑娘的父母说:“听说你家的谷种很好,我们想讨回去种!”姑娘的父母若是满意这个男青年,就谦逊他说:“我家谷种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们的意?”这时洗耳恭听的男青年,立即高兴地回答:“我们家土地肥沃,谷种撒下会长好的。”这样,实际上亲事已定。

婚礼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便会推辞:“我家谷种不好,你到别家去讨吧!”或者直截了当他说:“我们家的谷种还嫩,不合你们那里的气候!”这样的拒绝,语言委婉,彬彬有礼,不伤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过得多。
越过三道路障
景颇族婚礼
景颇族举行婚礼有个传统习俗,新郎想要娶到新娘必须越过三道路障。
第一道路障由一群女孩子把守。迎亲队伍中的长统走出来,郑重其事地倒出竹筒里的水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钱;

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阻拦;
第三道路障是一些三四岁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有一点,都是对新娘的一种良好祝愿。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楚雄彝族婚礼
云南楚雄彝族山区的青年,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即姑娘房。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婚礼
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姑娘房也是相亲的场所。姑娘赶歌会去了,母亲必须煮好招待未来女婿的饭菜。青年们在歌会上互相认识后,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来提亲,若是男方在短期内没有动静,那就算吹了。男方提亲,女方可以拒绝。无论哪方不愿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会上再另作选择。按照风俗,适龄女青年参加跳歌会必须领一个小伙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样,男青年参加歌会也以被姑娘约走为荣。倘若一个人去,一个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新娘劈头盖脸捶新郎
哈尼族婚礼
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当天,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

婚礼
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却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破涕为笑时,新郎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新娘抱着父亲唱起了哭嫁歌

准备举行跨家门仪式综合考验迎亲队伍
畲族婚礼
畲族人家有着极其隆重热闹的婚俗,新娘要由8位赤娘陪伴进行婚礼中的各项仪式,取双喜之意。畲族的迎亲仪式与过程是对新郎迎亲队伍的一次综合考验。

第一关“杉刺”拦路,以歌代题。来到新娘家的中堂,赤娘们端上“宝塔茶”,过关难度非常之大;第三关“借镬”(意为男方借女方炊具办酒席);第四关“杀鸡”、第五关“对歌”,连连考验。
女娶男嫁重女轻男
傣族婚俗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男孩出生后,幼时须到寺院为僧三年,方可回家务农。成年以后,当选中自己的意中人,并到姑娘家提亲获准后,就要到女方家劳苦三年接受考验,方能获准嫁入女家。


傣族重女轻男,生了女儿的人家扬眉吐气,生了男孩则无异于“赔钱货”。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傈僳族婚俗
云南傈僳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青年往往通过以物代信的“来苏”往来讯息,谈情说爱。

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后,就用一张白纸或芭蕉叶包上一样长短的茅草两小截、完整的大蒜一个,槟榔、草烟各一撮,再加嫩绿的树叶两小片,面对面合在一起包住,井用红线扎好,送给他爱着的姑娘;这就是情书──来苏。
最优雅的传情
怒族婚俗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多以语言交流思想,表达爱慕之情,这已是尽人皆知。但是,怒族青年男女在相恋的初期就不用语言,而是以清脆的“达变”(怒族琵琶)曲调和悦耳动听的“拟力”(怒族口弦)曲调代之。

怒族婚俗
一般来说,怒族青年男女在恋爱的初期,男青年是以琵琶来表达思想感情以传情达意的,女青年感到自己的意中人来求爱了,也必然会以口弦对答。据说,这种对答,不仅可以表达爱慕之情,流露心中的秘密,而且还可以提出疑问,进行答辩,甚至还可以共同商讨有关事宜。

怒族婚俗
这样以曲代谈的恋爱方式,双方可以不说一句话,完全靠演奏曲调,但双方都能意会,直到情投意合为止。据说,有的怒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完婚都没有讲过几句话。这在世界各族的婚俗中不能不说是奇迹。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拉祜族婚俗
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办备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簿火的火塘载歌载舞。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拉祜人结婚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是自己的旱烟、烤茶、松子、栗果之类,从来不兴讲排场。

怒族婚俗
但拉祜人离婚就大不一样。根据他们的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告诫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一旦结婚,就要做到终生相爱。同时,“离婚宴”还含有希望双方今后不要相互仇视的意义。
最有趣的离婚证书──木片
彝族婚俗
云南楚雄山区的彝族,离婚证书很奇特。男女双方感情不合劝解无效,可以离婚。彝族的传统离婚,凭据则是一块木片。

怒族婚俗
通常是用一节约三寸长,五分粗的松木,中间刻上“调”号,从中均匀地剖成两片,将这两片松木同时丢在地上,要丢成阴阳两相,然后将阴相的一片交给男方,阳相的一片交给女方。各自保存,以作凭证,不得反悔。